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利用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①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北京 100083,②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①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北京 100083,③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 102300,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101,①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北京 100083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2012GJ01)*通讯作者,E-mail: xujiliang@bjfu.edu.cn;第一作者介绍 宋凯,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鸟类生态学,保护生物学;E-mail:songkai2014@sina.com


Modeling Habitat Factors and Suitability for the Brown Eared Pheasant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in Baihua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eijing
Author:
Affiliation:

① Sschool of Nature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②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① Sschool of Nature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③ Baihua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eijing 102300,④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① Sschool of Nature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栖息地破坏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濒危物种的生存也构成严重威胁。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作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目前仅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和北京地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样线法进行野外调查,使用presence-pseudo absence位点数据结合海拔、坡度、坡向、到道路的距离、到居民点距离和植被类型做为变量,运用CART、Random Forest、TreeNet三个机器学习模型对褐马鸡的六种栖息地因子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褐马鸡分布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植被类型、到道路和居民点的距离。根据AUC值选择TreeNet模型为最适宜模型,划分褐马鸡的适宜栖息地类型,并计算适宜面积。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重点栖息因子对北京地区褐马鸡的影响状况,利于褐马鸡保护管理对策的制定。

    Abstract:

    Habitat destruc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it,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endangered species. The Brown Eared Pheasant (Crossoptilon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宋凯,宓春荣,赵玉泽,杨南,孙悦华,徐基良.2016.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利用分析.动物学杂志,51(3):363-372.

复制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3-19
  • 最后修改日期:2016-01-06
  • 录用日期:2015-12-30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05-24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