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出版伦理规范
编委会
作者指南
投稿注意事项
作者投稿指南
作者投稿操作示范
投稿稿件范例
作者投稿承诺及著作权转让协议
稿件校对方法
稿件处理流程
过刊浏览
期刊订阅
首页
>
过刊浏览
>
1978年第13卷第2期
>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DOI:
作者:
解承林
解承林
山东省水产学校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在知网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20]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
解承林.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J].动物学杂志,1978,13(2).
[2]
黎玉林.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试验
[J].动物学杂志,1992,27(6):9-12.
[3]
董存有.
褶皱臂尾轮虫生产性培养的对比试验
[J].四川动物,1991,10(4):28-29.
[4]
陈桃英,王岩,黄长智,胡师衡,张俊.
蒙古裸腹溞与褶皱臂尾轮虫的种间关系
[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253-1256.
[5]
王金秋,徐兆礼,石椿,陈亚瞿.
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7):871-874.
[6]
李磊,朱小明,吴洪喜.
营养强化时褶皱臂尾轮虫对饵料微藻的摄食
[J].生态学杂志,2011,30(9).
[7]
王珊,蔡志龙,赵文.
褶皱臂尾轮虫同胞物种复合类群分类的研究进展
[J].生物学杂志,2014(6):75-78.
[8]
黄林,席贻龙.
臂尾轮虫的种间竞争研究进展
[J].生态学杂志,2019(10).
[9]
韩程燕,金禧珍,萩原篤志,李名友.
两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的影响
[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9).
[10]
陈菊芳,周洁,黄祥飞.
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的研究
[J].应用生态学报,1998(1).
[11]
龙艾虹,梁迪文,罗洪添,杨宇峰,王庆.
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J].生态学报,2019,39(7):2583-2590.
[12]
谢志浩,肖慧,蔡恒江,王仁君,唐学玺.
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865-2869.
[13]
李香,张清靖,李凯.
三种淡水藻类对萼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
[J].生态学报,2006,26(6):1739-1744.
[14]
王丽平,颜天,谭志军,周名江.
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151-1155.
[15]
席贻龙,黄祥飞.
不同培养条件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
[J].动物学报,2001,47(3):292-297.
[16]
席贻龙,黄祥飞.
不同培养条件下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
[J].动物学报(英文版),2001,47(3).
[17]
殷旭旺,牛翠娟.
萼花臂尾轮虫多态性及形态型转化
[J].动物学研究,2007,28(1):68-72.
[18]
陶李祥,席贻龙,胡存兵.
镰形臂尾轮虫和尾突臂尾轮虫的生活史特征比较
[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5):1104-1109.
[19]
席贻龙,黄祥飞.
萼花臂尾轮虫交配行为和受精作用研究
[J].生态学报,2000,20(4):541-544.
[20]
胡存兵,席贻龙,陶李祥.
红臂尾轮虫和壶状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比较
[J].生态学报,2008,28(12):5957-5863.
引证文献
引证文献 [1]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解承林.1978.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动物学杂志,13(2).
复制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
1770
下载次数:
1702
HTML阅读次数:
0
引用次数:
0
历史
收稿日期:
最后修改日期:
录用日期:
在线发布日期: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