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发现黄斑褶[鱼兆]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哈尔滨 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哈尔滨 150070,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拉萨 8500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哈尔滨 150070,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拉萨 850000

基金项目:

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No. 201403012),农业部财政专项“西藏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15]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参考文献
    陈建军, 季建清, 龚俊峰, 等. 2008.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J]. 地质通报, 27(4): 491-499.
    陈斌, 李海东, 曹学章, 等. 2015. 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格局与NDVI分布的的空间响应[J]. 中国沙漠, 35(1):0120-0128.
    曹文宣, 陈宜瑜, 武云飞, 等. 1981. 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何舜平, 曹文宣, 陈宜瑜. 2001.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鰋鮡鱼类(鲇形目: 鮡科)的隔离分化[J]. 中国科学(C辑), 31(2): 185-192.
    林振耀, 吴祥定. 1984. 南加巴瓦峰地区垂直气候带及气候类型[J]. 山地研究, 2(3):165-173.
    武云飞, 吴翠珍. 1991. 青藏高原鱼类[M]. 成都: 四川科学出版社.
    武云飞. 1985. 南迦巴瓦锋地区鱼类区系的初步分析[J]. 高原生物学集刊, 4: 61-70.
    武云飞, 谭齐佳. 1991. 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史原因分析[J]. 动物学报, 32(7): 135-151.
    西藏自治区水产局. 1996. 西藏鱼类及其资源[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余国安, 王兆印, 刘乐, 等. 2012. 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特征[J]. 水科学进展, 23(2): 163-169.
    杨逸畴. 1982.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的地貌特征和成因[J]. 地理研究, 1(1): 40-48.
    张春光. 1997. 西藏的鱼类资源[J]. 自然与资源, 5: 53-55.
    张剑, 覃家理, 邓莉兰, 等. 2008.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陆生植被调查与评价[J]. 林业资源管理, 4: 118-123.
    周伟, 李旭, 杨颖. 2005. 中国鮡科鰋鮡群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进展[J]. 动物学研究, 26(6): 673-679.
    Ward R D, Zemlak T S, Innes B H, et al. 2005. DNA barcoding: Australia's fish species[J].. Philos Trans Royal Soc series Biol Sci, 360(1462): 1847-1857.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马波,纪锋,李宝海,李雷,张颖,张驰,龚君华.2018.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发现黄斑褶[鱼兆].动物学杂志,53(2):314-316.

复制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7-08-09
  • 最后修改日期:2018-03-14
  • 录用日期:2018-03-09
  • 在线发布日期: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