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5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云岭保护区拉沙山滇金丝猴断奶与照料行为

      2021, 56(3):321-329. DOI: 10.13859/j.cjz.202103001 CSTR:

      摘要 (899) HTML (0) PDF 490.01 K (1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灵长类婴幼儿断奶是个体生命的重要过程,即标志着婴幼猴能独立获取营养,也体现雌性繁殖调控和特定环境下物种断奶行为的适应机制。为了解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婴幼猴断奶过程及影响因素,于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以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滇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拉沙山猴群1 ~ 26月龄婴幼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及成年个体对婴幼猴的照料(携带和空间距离)数据,并依据婴幼猴行为发育和成年个体照料来判定断奶时间节点。活动时间分配中,婴幼猴1 ~ 12月龄期间,成年雌性身体接触照料平均时间为49.59%(携带为47.07%),婴幼猴取食时间为8.45%,给其他个体理毛时间为0.09%;13 ~ 17月龄,成年雌性接触照料婴幼猴时间为19.62%(携带为4.74%),而婴幼猴取食时间为22.06%,给其他个体理毛时间为0.96%;18 ~ 26月龄,成年雌性接触照料婴幼猴时间为17.18%(携带为0.82%),而婴幼猴取食时间为38.48%,给其他个体理毛时间为1.39%。基于婴幼猴行为发育和成年雌性照料减少判断婴幼猴自13月龄开始断奶,17月龄结束;断奶期处于主要食物丰富度和可获得性高的季节,利于提高婴幼猴成活率和成年雌性身体恢复。因此,拉沙山滇金丝猴婴幼猴断奶主要受成年雌性照料与食物可获得性的调控。

    • 雄性菲菊头蝠夏季集群大小的 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1, 56(3):330-337. DOI: 10.13859/j.cjz.202103002 CSTR:

      摘要 (675) HTML (0) PDF 812.24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栖息于废弃防空洞的雄性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夏季集群大小变化及其潜在影响因素。应用红外热成像仪监测菲菊头蝠在6月到8月期间的集群大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检验菲菊头蝠集群大小的月变化及其与洞内微气候的关系。研究发现,菲菊头蝠集群大小从6月至8月逐渐递增。集群大小变异系数6月高于7月和8月。菲菊头蝠集群大小与洞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洞内微气候影响菲菊头蝠集群大小。这为野生蝙蝠栖息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 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小型兽类 垂直空间与季节生态位分析

      2021, 56(3):338-350. DOI: 10.13859/j.cjz.202103003 CSTR:

      摘要 (707) HTML (0) PDF 865.81 K (1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5年4至12月,以玉龙鼠疫疫源地的核心区域文笔山为样区,在2 400 m以上海拔区间划分4个垂直生态带,采用夹夜法进行四个季节的小型兽类调查。根据生态位宽度指数(B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Cih)对该地区小型兽类垂直空间与季节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调查共布鼠夹8 028次,捕获小型兽类1 583只,包括4目6科12属23种,其中,优势种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中华姬鼠(A. draco)的垂直空间、季节以及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指数较大,在4个季节的4个垂直空间均有分布。黑腹绒鼠(E. melanogaster)的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对垂直空间资源利用最优。稀有种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侧纹岩松鼠(Sciurotamias forresti)、南小麝鼩(Crocidura horsfieldi)、臭鼩鼱(Suncus murinus)和黄腹鼬(Mustela sibirica)的垂直空间、季节以及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指数均近似为0,在资源轴分布上具有单一性。在垂直空间和季节生态位重叠方面,Cih > 0.3的种对分别为147对和152对,分别占总种对的58.10%和60.08%,大部分为与优势种和常见种组成的种对。Cih = 0的种对分别为42对和37对,占比16.60%和14.62%,大部分为与稀有物种组成的种对。在季节方面,Cih > 0.6的种对有78对,占总种对的30.81%。巢鼠(Micromys minuts)和黄腹鼬、侧纹岩松鼠和臭鼩鼱、南小麝鼩和玉龙绒鼠(E. proditor)3对小型兽类的垂直空间Cih = 1。巢鼠和南小麝鼩、臭鼩鼱,滇绒鼠(E. eleusis)和中麝鼩(C. russula)、黄腹鼬,中麝鼩和黄腹鼬,南小麝鼩和臭鼩鼱,6对小型兽类季节Cih = 1。结果说明,玉龙县小型兽类优势种、常见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均高于稀有种,但整体对空间的占有利用合理,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保证了种群相对稳定。此调查可为当地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调查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秦皇岛黄胸鹀和蓝歌鸲的种群动态及迁徙时序——基于1999—2019年的环志数据

      2021, 56(3):351-357. DOI: 10.13859/j.cjz.202103004 CSTR:

      摘要 (797) HTML (0) PDF 376.10 K (1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鸟类环志是种群监测和迁徙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秦皇岛鸟类环志站1999 ~ 2019年的环志数据,对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和蓝歌鸲(Larvivora cyane)两种鸟类在21年间的种群动态和迁徙时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徙途经秦皇岛的黄胸鹀种群数量以4或5年为周期呈规律性的波动下降,年均降幅达17.3%,21年间种群数量累计下降了97.7%。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黄胸鹀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并于2021年初将其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望促进其种群的逐步恢复。蓝歌鸲种群数量的年均降幅为4.2%,但下降过程主要集中在1999至2003年间,其后种群指数趋于稳定。黄胸鹀春季网捕高峰短暂而集中,持续约15 d;秋季网捕高峰则较为分散,持续约47 d。这表明黄胸鹀春季迁徙进程明显较为集中和快速,可能是出于繁殖需求采取了时间最短的迁徙策略。蓝歌鸲成年雄鸟、成年雌鸟和亚成鸟春季的网捕高峰在日期上有明显的差异,间隔4或5 d先后出现,表明蓝歌鸲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在春季进行差别迁徙,有利于减小停歇地的种内竞争,并确保雄鸟提前到达繁殖地占领优质的繁殖领域。

    • 喜马拉雅中段繁殖鸟类种域格局及 Rapoport法则检验 ——基于3 600 m海拔梯度范围的数据

      2021, 56(3):358-366. DOI: 10.13859/j.cjz.202103005 CSTR:

      摘要 (770) HTML (0) PDF 10.67 M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物种种域的分布规律是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Rapoport法则认为,物种分布范围随海拔上升而增大,但其适用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全球最广的海拔落差以及完整的垂直气候和植被带,是验证Rapoport法则的理想场所。为探讨中喜马拉雅山脉吉隆沟3 600 m海拔梯度范围内繁殖鸟类种域分布是否符合Rapoport法则,于2012和2013年的雨季,利用样线法对中喜马拉雅吉隆沟地区的繁殖鸟类进行了4次调查。在海拔1 800 ~ 5 400 m的调查区域内,每300 m海拔梯度布设调查样线3条,共计36条样线。调查共记录到繁殖鸟类169种,种域范围低频方向呈明显偏右分布。平均种域为(1 642.29 ± 544.63)m,中值为728.5 m。其中,种域最大为3 300 m。分别使用Stevens方法、中点法、逐种法、Pagel法和四分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线性回归方程验证其是否符合Rapoport法则。结果表明,Rapoport法则的有效性与验证方法有关,Stevens方法、中点法、逐种法均不支持Rapoport法则,而Pagel法和四分法支持Rapoport法则。综合表明,吉隆沟繁殖鸟类种域海拔格局对Rapoport法则的支持较弱,说明Rapoport法则在该区域适用性较差。

    • 西藏自治区发现贡山白环蛇兼记其 半阴茎形态及一新色型

      2021, 56(3):367-376. DOI: 10.13859/j.cjz.202103006 CSTR:

      摘要 (1017) HTML (0) PDF 14.95 M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8至9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和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分别采集到1号和2号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所采集3号标本均为贡山白环蛇(L. gongshan)。此次在察隅所采集到的贡山白环蛇为西藏自治区蛇类分布新记录种。察隅标本体背以橄榄褐色为主,具不规则黑色窄横纹,腹面为不规则斑纹,为该物种的一个新色型。此外,本文补充了该物种的半阴茎形态描述。

    • 亚致死浓度的盐酸四环素对萼花臂尾轮虫 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2021, 56(3):377-383. DOI: 10.13859/j.cjz.202103007 CSTR:

      摘要 (589) HTML (0) PDF 316.54 K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盐酸四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但其对轮虫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等的影响尚未知。本文应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对照组)、2.5、5、10、20、40和80 mg/L]的盐酸四环素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存活、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盐酸四环素浓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 < 0.05),但对后代混交率无显著性影响(P > 0.05)。多重比较(最小显著差数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5 ~ 40 mg/L盐酸四环素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分别显著延长了35% ~ 52%和13% ~ 24%(P < 0.01),净生殖率显著提高了17% ~ 37%(P < 0.05);80 mg/L盐酸四环素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0.35%和8.69%(P < 0.05)。回归分析表明,盐酸四环素浓度与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监测较低浓度的盐酸四环素生态效应时,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净生殖率具有相同的敏感性;而在监测较高浓度的盐酸四环素生态效应时,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具有相同的敏感性。

    • 繁殖期雌性蓝狐性激素检测与 性器官组织学观察

      2021, 56(3):384-392. DOI: 10.13859/j.cjz.202103008 CSTR:

      摘要 (661) HTML (0) PDF 15.35 M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繁殖期雌性蓝狐(Alopex lagopus)类固醇激素含量、发情表现与性器官组织学结构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选取繁殖期不同发情状况的雌性蓝狐,共18只,分为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和不发情3组。通过无损伤取样法采集粪便与尿液并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每组选取1只在发情并输精的当天取卵巢和子宫,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所测定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不发情蓝狐类固醇激素水平,雌二醇在尿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粪便,且在不同组间差异明显,尤其在典型发情组更高,达到(11 065.17 ± 546.76)ng/L;孕酮含量尿液与粪样差异不大,孕酮含量在典型发情雌性蓝狐粪便与尿液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发情雌性蓝狐中差异显著,为(16.61 ±0.63)μg/L。粪尿测定孕酮和雌二醇激素含量与三组不同情况的发情表现相比相关性显著。粪、尿作为类固醇激素检测样本,虽然含量有差异,但变化趋势一致,都可使用。卵巢与子宫在典型发情雌性蓝狐中体积较大,卵巢可见各级卵泡和多个黄体,子宫黏膜上皮为柱状上皮,排列紧密,固有层内可见大量腺体;非典型发情雌性蓝狐卵巢、子宫发育状况与典型发情雌性蓝狐相类似;不发情雌性蓝狐卵巢、子宫呈静息状态,卵巢中卵泡多处于闭锁状态,无卵母细胞,也无黄体,固有层间质细胞及肌层肌细胞排列更为紧密。说明检测孕酮和雌二醇激素的含量,可以准确判定蓝狐发情的状态。

    • 灰椋鸟身体大小和内脏器官形态的两性差异

      2021, 56(3):393-398. DOI: 10.13859/j.cjz.202103009 CSTR:

      摘要 (876) HTML (0) PDF 175.28 K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鸟类性二态现象广泛存在,比如身体大小、羽色等,性二态很可能是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索和更好地了解雀形目鸟类身体大小性二态的进化,在2019年繁殖季节早期研究了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野外种群身体大小和内脏器官形态的两性差异。结果表明,除嘴宽外,其他身体特征参数均雄性显著大于雌性,表现出雄性偏向的身体大小二态性。内脏器官大小两性间无显著差异。灰椋鸟是聚群生活的鸟类,雌雄鸟常一起觅食,食性相似,雌雄鸟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形态差异不显著,暗示食性分化在灰椋鸟身体大小性二态进化中的作用并不明显;雄鸟体型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其在巢址竞争、配偶保护中适应进化的结果。本研究明确了灰椋鸟身体大小的两性差异,对于该物种身体大小性二态进化的确切原因,尚需更多研究。

    • 不同性别杂色山雀血浆活性氧和超 氧化物歧化酶与繁殖成效的关系

      2021, 56(3):399-404. DOI: 10.13859/j.cjz.202103010 CSTR:

      摘要 (697) HTML (0) PDF 331.38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等氧化剂的产生大于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能力时的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应对内外环境刺激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是衡量个体身体状况的综合性生理指标。为探究氧化应激对鸟类繁殖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测量了育雏前期(雏鸟6 ~ 8日龄)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亲鸟血浆氧化应激分子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通过巢箱监测获得了杂色山雀的繁殖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杂色山雀氧化应激对其雏鸟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雌性杂色山雀亲鸟血浆活性氧浓度与雏鸟出飞率(n = 13,P < 0.05)、繁殖成功率(n = 13,P < 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血浆活性氧水平越低的雌性杂色山雀,其繁殖巢雏鸟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越高;雌性杂色山雀亲鸟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与雏鸟出飞率(n = 13,P > 0.05)、繁殖成功率(n = 13,P > 0.05)无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中这两项血浆氧化应激标记物与杂色山雀雄性亲鸟繁殖成效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结果表明,杂色山雀雌性亲鸟活性氧水平对其繁殖成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基于DNA条形码分析大鸨繁殖期动物性食物

      2021, 56(3):405-416. DOI: 10.13859/j.cjz.202103011 CSTR:

      摘要 (632) HTML (0) PDF 374.53 K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性食物是满足繁殖期大鸨(Otis tarda)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大鸨繁殖期的动物性食物组成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繁殖地大鸨的食性差异还有待研究。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具有工作量小、数据量大和分类精度高的优点。基于粪便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靠山核心区和马鞍山片区繁殖期大鸨的动物性食物种类和组成进行分析,并比较食物多样性的空间差异。物种累计曲线表明,研究中的最小采样强度(n = 11)能够使MOTUs的检测限达到平台期。在24份大鸨粪便中,共发现29种不同动物性食物的DNA序列,均来源于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鞘翅目占比最高(44.83%)。按照科水平分类,以金龟科占比最高(24.14%),其次为蝗科(13.79%)、芫菁科(10.34%)和蓟马科(6.89%)。马鞍山片区大鸨对食物的取食频率和粪便中被检测到其所取食食物种数均显著高于靠山核心区,食物多样性也显著高于后者,大鸨食性表现出一定空间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大鸨食性与栖息地选择的关系,以及了解大鸨繁殖期的觅食对策奠定了基础,为保护部门有效保护和恢复大鸨栖息地提供了食性水平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分子食性分析方法用于其他动物的觅食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示范。

    • 中国林蛙蝌蚪肠道及皮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021, 56(3):417-431. DOI: 10.13859/j.cjz.202103012 CSTR:

      摘要 (800) HTML (0) PDF 3.35 M (1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及皮肤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Gosner38期蝌蚪肠道和皮肤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差异。在门水平上,林蛙蝌蚪肠道中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皮肤中的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此外,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偏高,皮肤中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偏高。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皮肤,而肠道和皮肤的物种丰富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对KEGG通路的丰度进行比较时,结果显示肠道“环境信息处理”功能的丰度显著高于皮肤,而皮肤中“遗传信息处理”及“新陈代谢”功能显著偏高。本研究提示林蛙蝌蚪肠道及皮肤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高原鼢鼠寄生皮蝇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2021, 56(3):432-440. DOI: 10.13859/j.cjz.202103013 CSTR:

      摘要 (654) HTML (0) PDF 1.07 M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皮蝇蛆病是由双翅目(Diptera)狂蝇科(Oestridae)皮蝇亚科(Hypodermatinae)幼虫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寄生虫病,会严重影响农牧业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境内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感染的皮蝇进行鉴定,旨在确定皮蝇的种类,为皮蝇蛆病预防、诊断和控制提供参考。结果发现,高原鼢鼠感染的皮蝇,其三龄幼虫的形态与兔裸皮蝇(Oestromyia leporina)三龄幼虫较为相似;皮蝇三龄幼虫COI基因序列与兔裸皮蝇的差异最小,平均差异为0.63%。系统进化树显示,感染高原鼢鼠的皮蝇三龄幼虫与兔裸皮蝇处于同一进化枝,其亲缘关系最近。因此,本研究确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境内高原鼢鼠所感染的皮蝇为兔裸皮蝇。

    • >技术与方法
    • 安徽某淡水龙虾养殖群体分类的分子标记筛选

      2021, 56(3):441-448. DOI: 10.13859/j.cjz.202103014 CSTR:

      摘要 (728) HTML (0) PDF 374.84 K (1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可用于淡水龙虾养殖群体物种分类的分子标记,对安徽省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采集的淡水龙虾样本进行了线粒体COⅠ、16S rDNA、D-loop、Cyt b及12S rDNA基因的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中30个滑螯虾属(Cherax)物种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同时,进行上述5种分子标记在种内个体间、属内种间、科内属间和目内科间的同源性变异范围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采集淡水龙虾样本与四脊滑螯虾(C. quadricarinatus)的相似性最高,其中,1 113 bp的Cyt b相似性100%,COⅠ、16S rDNA及12S rDNA相似性都在99%以上;在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外类群构建的邻接系统发育树中,本研究样本与四脊滑螯虾聚为一支,然后与其他物种聚合构成系统树,确定本研究采集的淡水龙虾样本为四脊滑螯虾;通过同源性变异范围比对分析,在淡水龙虾养殖群体的分子分类工作中,16S rDNA、Cyt b及12S rDNA比COⅠ和D-loop这2种分子标记具有较强优势。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淡水龙虾养殖场中物种的分类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 >综述
    • 鼎湖山的鸟类与考察研究历史

      2021, 56(3):449-468. DOI: 10.13859/j.cjz.202103015 CSTR:

      摘要 (837) HTML (0) PDF 309.79 K (2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鼎湖山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但历史研究资料较为零散,至今没有完整的鸟类编目。本文通过系统整理1913至2019年发表的文献,分析了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受胁因素。区内共记录鸟类17目64科26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占繁殖鸟类总数的78.48%。居留型方面,迁徙鸟有144种,留鸟118种,另有5种鸟类在鼎湖山既有迁徙也有定居。文献资料显示,保护区的鸟类学研究涉及种群、群落、行为及繁殖等,以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种群生态学以及不同植被演替序列中鸟类群落研究较为深入。对比历史鸟类编目信息发现,近30多年来保护区及周边水鸟种类显著减少,如鸻形目物种,这与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沼泽、池塘、水田等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有关。2013至2019年野外固定监测发现了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等15种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种,以迁徙鸟为主。保护区未来应全面建立鸟类多样性长期固定监测体系,加强鸟类生活史、种间社会组织、群落构建机制等热点理论研究;并整合其他动植物多类群互作网络,阐明动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规律,为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红螯螯虾体表附生切头涡虫类研究概述

      2021, 56(3):469-477. DOI: 10.13859/j.cjz.202103016 CSTR:

      摘要 (590) HTML (0) PDF 1.16 M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业的发展,附着于红螯螯虾体表的切头涡虫及其危害已引起养殖业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切头涡虫的分类地位和分布,详细描述了切头涡虫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并对切头涡虫的共生特性、食性、生活史、运动方式等生物学特点进行了概述,对切头涡虫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本综述可为红螯螯虾的养殖、切头涡虫病的了解与防治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动态与其他
    • 雪豹在青海省海东市的新分布记录

      2021, 56(3):478-480. DOI: 10.13859/j.cjz.202103017 CSTR:

      摘要 (780) HTML (0) PDF 7.07 M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海南长臂猿的抱仔交配行为

      2021, 56(3):392,416. DOI: 10.13859/j.cjz.202103018 CSTR:

      摘要 (734) HTML (0) PDF 383.47 K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江苏南京发现赤颈鸫和宝兴歌鸫?

      2021, 56(3):440,448. DOI: 10.13859/j.cjz.202103019 CSTR:

      摘要 (721) HTML (0) PDF 190.70 K (2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