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55(2):178-188.DOI: 10.13859/j.cjz.202002007
摘要:2017年和2018年的4月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姬蛙,经形态学比较、16S rR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北仑姬蛙(Microhyla beilunensis),是该种的地理新分布。通过测量31只成体(25雌和6雄)的体长、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和足长10个形态指标,研究该种的两性异形。结果显示,该种具有雌性大于雄性的个体大小两性异形;体长之外的9个局部形态特征均与体长成正相关,去除体长效应后,北仑姬蛙雄蛙前臂及手长显著大于雌蛙,其余形态特征在两性间均无差异;主成分分析(特征值 ≥ 1)显示,头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和足长等9个特定体长的形态变量辨析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原始数据52.5%的变异,头宽和前臂及手长在第一向量上具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且两性形态在第一向量上差异显著,这表明头宽和前臂及手长可用于区分雌雄个体。
2024, 59(2):276-281.DOI: 10.13859/j.cjz.202423164
摘要:2022年9月和2023年4月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仰义水库分别采集到1条脊蛇属(Achalinus)物种幼体尸体标本(标本编号分别为2022AZJLCN1和2023AZJLCN2)。形态上它们分别与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和云开脊蛇(A. yunkaiensis)接近。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最大似然树结果,两蛇样本序列分别与这两种脊蛇聚为一个支系;2023AZJLCN2标本与云开脊蛇的遗传距离为0.10,低于中国境内分布脊蛇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0.12 ~ 0.16);2022AZJLCN1标本与黄家岭脊蛇的遗传距离为0.09,在黄家岭脊蛇种内遗传距离(0.04 ~ 0.12)范围内。综上,鉴定2023AZJLCN2标本为云开脊蛇,2022AZJLCN1标本为黄家岭脊蛇。此前记录云开脊蛇分布于我国广东和广西,本次在浙江温州市鹿城区的发现为浙江蛇类新分布记录种;黄家岭脊蛇分布于安徽和浙江,此次在在温州市鹿城区的发现是温州市首次新分布记录。这两种脊蛇的新分布记录提示它们有更广的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