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57(6):880-896.DOI: 10.13859/j.cjz.202206008
摘要:褪黑激素(MEL)是一种向动物传递光周期信息的分子,也参与能量稳态的调节。为探讨外源褪黑激素对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体重、能量代谢及体温调节的影响,将大绒鼠置于(25 ± 1)℃,光周期12 L∶12 D(白昼与黑夜各12 h)的环境中,每日腹腔注射褪黑激素(20 μg/kg),共28 d。结果发现,注射外源性褪黑激素后,大绒鼠的体重和摄食量显著降低,摄水量增加;核心体温和肩胛间皮肤温度显著升高;静止代谢率(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显著升高;肝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中的线粒体蛋白含量、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升高;褐色脂肪组织中的总蛋白、解偶联蛋白1(UCP1)、α-磷酸甘油氧化酶(α-PGO)、T45′-脱碘酶(T45′-DII)活性显著升高,但对肝总蛋白和α-PGO无显著影响;血清中瘦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显著上升,甲状腺素(T4)浓度显著降低。此外,注射褪黑激素后大绒鼠睾丸重量显著降低,表明其导致大绒鼠性腺退化。相关分析表明,解偶联蛋白1含量和三碘甲腺原氨酸浓度呈正相关,T45′-脱碘酶活性和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呈正相关,暗示T45′-脱碘酶可能在褪黑激素诱导褐色脂肪组织产热中起重要作用。总之,外源褪黑激素可能通过抑制摄食和增加产热降低了大绒鼠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