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59(1):19-28.DOI: 10.13859/j.cjz.202423006
摘要: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我国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狭窄地分布于安徽、河南及湖北三省交接的大别山区域。为明确安徽麝的活动节律及其与其他动物的相互关系,2021年1月至12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田县区域内布设43台红外相机,对安徽麝及其同域物种进行研究。根据红外相机拍摄的时间,统计安徽麝及其他物种的活动规律,并进行节律重叠分析。结果表明:(1)监测的43台红外相机,共10 142个工作日,拍摄野生动物照片1 042张,其中10台红外相机拍摄到安徽麝,共有效监测到安徽麝40次。安徽麝的相对多度(IRA)为3.84;(2)安徽麝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范围,落叶阔叶林是安徽麝优先选择的生境(χ2 = 98.99,df = 2,P < 0.001);日活动高峰为9:00 ~ 11:00时和21:00 ~ 23:00时,4月和12月是安徽麝的年活动高峰期,6至10月安徽麝的活动强度很低;昼夜节律分析发现,安徽麝具有较强的夜行性活动能力(INRA = 0.64);(3)安徽麝的活动节律与保护区内同属鲸偶蹄目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及野猪(Sus scrofa)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