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芦苇行为的昼夜变化

      2016, 51(3):423-433.DOI: DOI: 10.13859/j.cjz.201603010

      关键词:隐秘螳臂相手蟹;植物攀爬行为;昼夜变化;芦苇植被;潮滩沼泽
      摘要 (2726)HTML (0)PDF 522.13 K (3484)收藏

      摘要:蟹类是潮滩沼泽(本文简称潮沼)湿地生态系统底栖动物重要组成之一。蟹类对潮沼植物活体的牧食以及对潮沼植物上筑巢繁殖鸟类的巢捕食表明,潮沼蟹类会攀爬上潮沼植物。然而对于潮沼中蟹类攀爬植物的行为了解甚少。隐秘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neglectum)是长江口及邻近潮沼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底栖动物之一。本研究在长江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潮沼中通过野外直接观测计数估计潮沼地表、潮沼植物(芦苇)上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的昼夜变化,来分析其攀爬芦苇行为的时间变化规律。攀爬芦苇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和地表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均具有显著的昼夜差异(所有P < 0.05),根据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密度、地表密度的昼夜变化结合野外行为观测发现,隐秘螳臂相手蟹一般在日落前后(17:00 ~ 19:00时)开始攀爬芦苇,在日出后(7:00时以后)大部分隐秘螳臂相手蟹都已经从芦苇上撤离回到潮沼表面。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比例也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P < 0.05),在夜间时段(19:00 ~ 5:00时)攀爬比例高于白天时段(5:00 ~ 19:00时)(P < 0.05),夜间时段攀爬比例在0.16 ~ 0.34之间,白天时段攀爬比例在0.02 ~ 0.15之间。隐秘螳臂相手蟹相手蟹的总密度在各观测时间段间差异显著(P < 0.05),夜间时段总密度要高于白天时段(P < 0.05),表明隐秘螳臂相手蟹在白天时段会较多利用潮沼表面的洞穴,从而呈现出从潮沼植被、潮沼地表到潮沼表面洞穴间的昼夜移动。此外,不同观测日期之间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密度、地表密度、总密度和攀爬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P < 0.05),但是规律性不明显。隐秘螳臂相手蟹的植物攀爬行为似乎与取食芦苇叶片有关系,同时又受到光照强度昼夜变化的影响,具体影响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芦苇行为的因素以及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芦苇行为对潮沼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