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高黎贡山火尾绿鹛的鸣声特征分析

      2021, 56(2):171-179.DOI: 10.13859/j.cjz.202102002

      关键词:高山生境;鸣声;火尾绿鹛;高黎贡山
      摘要 (872)HTML (0)PDF 797.44 K (1590)收藏

      摘要:鸣声在鸟类通讯、配偶吸引和领域保卫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雀形目火尾绿鹛(Myzornis pyrrhoura)繁殖期的鸣声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于2013和2014年的3至7月在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独龙江垭口录制了成鸟(n = 30)、3个家庭的幼鸟(n = 6)和1巢雏鸟(n = 2)的鸣声。依据鸣声发出时的个体行为特征,将录制的成鸟鸣声分为3种类型,即联络鸣叫、报警鸣叫和雄性鸣唱。其中,雄鸟鸣唱的语图明显比其他鸣叫声更复杂。而样本量较多的多声联络鸣叫和报警鸣叫的声学特征在个体间有显著差异。雏鸟随着日龄的增加,其鸣声的音节数和持续时间均增加,但峰频率随日龄增加而降低,至20日龄雏鸟和幼鸟鸣叫特征十分相似。野外观察发现,火尾绿鹛在繁殖期的鸣唱较少,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 云南高黎贡山南段高山生境的鸟兽多样性

      2022, 57(4):528-543.DOI: 10.13859/j.cjz.202204006

      关键词:高黎贡山;高山生态系统;红外相机;野生动物监测
      摘要 (338)HTML (0)PDF 4.08 M (1732)收藏

      摘要:高山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一些特有动植物类群。由于高山地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该区域物种的分布及其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但以往的调查多集中在中段,对南段的高山地区仍缺乏研究。因此,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现状,以及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的季节变化动态,本调查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沿高黎贡山山脊海拔3 100 ~ 3 700 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分别选择南斋公房、北斋公房和大脑子3个监测区域,有效相机工作日9 359台日,共调查记录到24种鸟类(3目11科)和19种兽类(5目14科)。其中,鸟兽物种相对多度较高的前3种依次为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鸟兽物种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物种数少、秋季和夏季多,全年以8月最高;动物活动强度同样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种间差异。鸟类和兽类的物种丰富度季节变化与活动强度变化,可能与动物沿海拔梯度的垂直迁移和高海拔食物资源的波动有关。将本次调查结果与中段调查数据比较,鸟类Beta多样性的周转大于嵌套,而兽类是嵌套大于周转,说明两地物种组成差异以鸟类为主。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将动物垂直迁移和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中,并实施高黎贡山高山生态系统的全境保护。

    • 云南高黎贡山发现大鹰鹃对棕颈钩嘴鹛的巢寄生

      2024, 59(6):981-986.DOI: 10.13859/j.cjz.202424003

      关键词:高黎贡山;巢寄生;大鹰鹃;棕颈钩嘴鹛
      摘要 (143)HTML (0)PDF 4.29 M (177)收藏

      摘要:2022年5月12日,在云南高黎贡山百花岭区域发现1个被寄生的鸟巢。通过野外观察及红外相机监测,确定宿主为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寄生者为大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该巢于2022年5月22日被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捕食,繁殖失败。经查,大鹰鹃在棕颈钩嘴鹛巢中的寄生行为尚属首次记录。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