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8(2):161-173.
摘要:生物多样性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反映人类作用及环境变化对鱼类群落影响的重要指标。2010年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覆盖整个东江源头区的12个采样点收集和鉴定的鱼类标本共计7目18科56属74种。除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和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3种为外来物种外,其余71种均为土著鱼类。主要以鲤形目(77.5%)、鲇形目(9.9%)和鲈形目(8.4%)为主。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占14.87%,其次为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9.93%)和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9.36%)。本研究还以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均匀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评估了东江源头区域的鱼类多样性;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定居性、中下层和底栖种类为主,源头这种鱼类群落组成结构与东江下游鱼类具有相同趋势,但相似性指数仅为0.39。拦河建坝是导致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水体污染、河道取沙、过度捕捞及有害渔具渔法的使用仍是源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胁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