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36(5).
摘要:黄羊属偶蹄目牛科原羚属,是内蒙古草原上经济价值高、数量大的一种特有有蹄动物。对黄羊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分类、形态学描述、分布、种群数量变化、食性、活动规律,繁殖、种群结构及动态和保护等方面。
1997, 32(5).
摘要:本文从6个方面综述了对鸟类贮食行为的研究情况。1.鸟类贮食行为的概念。2.鸟类贮食类型。3.主要贮食鸟类类群。4.贮食鸟类的重取机制。5.鸟类贮食行为的进化。6.鸟类贮食行为的研究展望。
2015, 50(2):262-271.DOI: DOI: 10.13859/j.cjz.201502012
摘要:2011年9月与2012年9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对吉林黑土区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0 kg/hm2、3 750 kg/hm2、7 500 kg/hm2、11 250 kg/hm2、15 000 kg/hm2)小区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时段,共获得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7 238只,隶属3纲4目3亚目11科,其中2011年2 795只,隶属3纲4目3亚目6科,2012年4 443只,隶属3纲4目3亚目8科。调查数据显示,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总数和多样性指数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呈递增趋势。最小显著差异检验(LSD)结果显示,年际间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差异性均显著(P<0.001),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个体数明显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P<0.01)。冗余分析(RDA)显示,秸秆还田过程中,土壤温度、湿度、土壤pH、土壤全氮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影响显著,且土壤湿度对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最大。
2019, 54(1):108-112.DOI: 10.13859/j.cjz.201901013
摘要:獐(Hydropotes inermis)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及长江两岸,在1949年以后的多篇文献中没有发现对吉林省獐分布的记载。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于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獐有效照片21张,有效视频时长总计600 s。在后续的野外调查中,研究者现场拍摄到獐幼崽活体及大量獐的活动痕迹,确认獐在吉林省重新发现。
2013, 48(1):109-117.
摘要:牛(Bos)的驯养作为农耕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历史悠久,长久以来形成的役用型逐步被肉用型所替代。为了揭示平凉地方牛群体的遗传背景,分析其是否具有生产优质牛肉的遗传基础,本研究测定了88头平凉地方牛群体mtDNA D-loop HVS序列,对包括平凉地方牛群体在内的我国23个地方牛群体单倍型分布及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 高变区,在平凉地方牛群体共有52个单倍型,23个地方牛群体共有95个单倍型,这些单倍型在系统发生树和中介网络关系中分布于两个分枝,即瘤牛型和普通牛进化枝。因此,我们认为平凉地方牛群体和我国其他牛种一样,存在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起源的遗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