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婺源鸟类纪录解析

      2014, 49(2):170-184.

      关键词:鸟类纪录 分析 江西婺源
      摘要 (2774)HTML (0)PDF 1.31 M (3449)收藏

      摘要:迄今为止在婺源先后共记录到鸟类302种, 分属63科, 其中非雀形目鸟类32科143种、雀形目鸟类31科159种。同时, 婺源保存有某些特殊鸟种的独立群体, 如靛冠噪鹛(Garrulax coutoisi), 2011~2013年繁殖季节的统计结果其总数量超过250只; 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在婺源有近50处的繁殖点, 分布遍及婺源全境, 其有效种群数量至少在40个繁殖对以上, 总数量在120只个体上下; 小太平鸟(Bombycilla japonica)在婺源有一个小的居留群, 繁殖季节分成2个小群, 2013年1月27日曾见到70余只; 作为留鸟的鸳鸯(Aix galericulata), 在婺源有繁殖点近百个, 数量达上千只。婺源还记录有濒危鸟种栗夜(Gorsachius goisagi)和虎斑夜(G. magnificus)。

    • 婺源靛冠噪鹛生物学初探

      2017, 52(1):167-175.DOI: 10.13859/j.cjz.201701022

      关键词:靛冠噪鹛;生物学;江西婺源
      摘要 (2141)HTML (0)PDF 480.19 K (3096)收藏

      摘要: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由原黄喉噪鹛(Garrulax galbanus)[复又被]剥离出来的一独立鸟种并由此而为中国南方之特有种,具两个地理上相互分离/分立的亚种,其指名亚种于中国东南、亚种simaoensis于中国西南;因其对繁殖生境之狭选性且群体数量之稀缺而被列为极危物种(CR)。十余年来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其指名亚种于繁殖季节几乎仅见于江西婺源,营巢于低地村落乡镇的林木间,为典型合作繁殖鸟种。统计结果显示,在婺源靛冠噪鹛各繁殖群体中,其每年的营巢数量从未超过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3,接近1/3已是很好年景;若首批卵和/或雏鸟遭天敌捕杀,二次所筑之巢的数目则充其量不及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5,且二次筑巢通常在首批卵和/或雏鸟遭捕杀后月余方才开始;野外未见婺源靛冠噪鹛在一年之内有第三次筑巢的现象。若以成鸟引领当年幼鸟离开其繁殖地即视其繁殖期成功结束,则从未记录到当年幼鸟的数量有达到该繁殖群成鸟数量1/4的例子,能够接近或达到1/5已属上乘;作为另一方面,婺源靛冠噪鹛的某个或某几个繁殖群由于巢卵遭捕食而在个别年份中无幼鸟问世却并不罕见。目前已能确定婺源靛冠噪鹛有9个繁殖群体,个体总量逾300只,且在过去的5年中其数量略呈增长趋势。另外,尽管10余年来野外找寻simaoensis亚种的努力从未间断,但无论在已知原产地并周边地带却一直未能[再]发现该亚种。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