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9(2):195-206.
摘要:为掌握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于2006年9月起至2013年6月通过53条样线对大别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别山地区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56种,隶属5目16科。其中两栖动物2目8科21种,爬行动物2目8科35种。大别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型主要为南中国型,动物区系类型则主要为华中型和华南型。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平鳞钝头蛇(Pareas boulengeri)、棕黑腹链蛇 (Amphiesma sauteri)和福建颈斑蛇(Plagiopholis styani)为该地区的新纪录,大别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dabieshanensis)为近期在大别山地区发现的蛇类新种。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中华大蟾蜍(Bufo gararizan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两栖类的优势种,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蝘蜓(Sphenomorphus indicus)、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王锦蛇(Elaphe carinata)、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和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为爬行类的优势种。鉴于大别山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和动物区系的代表性,应加强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工作。
2013, 48(6):919-925.
摘要:本研究整合近年来江西省两栖类动物物种分布新纪录,对江西省两栖类动物多样性进行编目整理。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新增23种两栖类物种分布新纪录,两栖类动物累计达2目8科58种,包括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和40种中国特有种。江西省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无古北界种类。东洋界种类54种,占总种数的93.1%,广布种4种,占总种数的6.9%。生态类型以流水型最多,陆栖-静水型次之。对13个保护地两栖类动物物种组成的聚类分析将其分为4个聚类群:赣北、赣东北、赣南、赣西。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早期江西省两栖动物地理区划,我们建议将罗霄山脉划为单独的赣西(罗霄)山地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