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3(3):446-455.DOI: 10.13859/j.cjz.201802101
摘要: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及光密度定量分析,研究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Rana catesbeiana)胃肠胰内的定位及表达的强弱,探讨4种性类固醇激素在牛蛙胃肠胰中的功能。染色结果显示,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胃肠胰内都有分布,雌雄之间分布差异较小。雌激素受体α(ERα)主要分布在牛蛙胃腺、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雌激素受体β(ERβ)主要分布在食道上皮、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雄激素受体(AR)主要分布在食道上皮、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孕激素受体(PR)主要分布在空肠、食道上皮和胰腺中。光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α(ERα)在牛蛙胃和直肠中阳性反应最强,在胰腺中相对较弱。雌激素受体β(ERβ)在牛蛙直肠中阳性反应最强,胰腺和食道次之。雄激素受体(AR)在食道中阳性反应相对较强,其他部位都较弱。孕激素受体(PR)在空肠中的阳性反应较强,其他部位都较弱。雌激素受体α(ERα)在胃中以及雄激素受体(AR)在食道和直肠中的免疫阳性反应均是雌性牛蛙强于雄性牛蛙,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胰腺中的免疫阳性反应是雄性牛蛙强于雌性牛蛙。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在牛蛙胃肠胰中的分布最多,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的分布相对较少。性类固醇激素受体主要分布在食道、胃、直肠和胰腺中,其中,分布最多的部位是胃和直肠。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胃肠胰内的分布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对牛蛙消化功能特别是胃和直肠的功能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2015, 50(4):591-599.DOI: DOI: 10.13859/j.cjz.201504011
摘要:牛蛙(Rana catesbeiana)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尚缺乏详细研究,本研究对雌雄牛蛙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形态、大小和数量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牛蛙外周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体积最大,平均大小(长径 × 短径)为(25.68 ± 1.88)μm ×(16.49 ± 1.53)μm,扫描电镜下发现红细胞表面光滑;血栓细胞呈卵圆形或纺锤形,其体积最小,平均大小为(8.62 ± 1.04)μm ×(7.47 ± 1.11)μm;白细胞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组成;扫描电镜下白细胞表面粗糙不平,有许多不规则的凸起。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中小淋巴细胞约占32.66% ± 4.29%,大淋巴细胞约占6.03% ± 1.54%;嗜碱性粒细胞最少,只占4.78% ± 0.83%;浆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常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23.51 ± 0.59)μm ×(22.86 ± 0.67)μm;此外,牛蛙外周血细胞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比例以及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大小均有性别的差异(P < 0.05)。
2014, 49(5):726-726.DOI: 10.13859/j.cjz.201405022
摘要:原产于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地区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 )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外来物种。2014年6月14-24日在拉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内发现成 、幼体 的牛蛙。建议借助政府、知名宗教人士、媒介等力量,以制度、呼吁、宣传等有效渠道,尽快解决湿地放生牛蛙的问题,以降低湿地现有牛蛙的种群增长及栖息地的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