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57(5):641-652.DOI: 10.13859/j.cjz.202205001
摘要:基于DNA分子的研究方法在物种分类及系统学、生态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但针对动物DNA取样方法的比较研究整体上较为缺乏。动物DNA取样要在对实验对象造成最小化影响和获得满足研究需要的DNA之间保持平衡,这需要不断探索取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本研究以人工繁育的水生有尾两栖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比较口腔拭子、皮肤拭子、皮肤脱落物和尾静脉采血4种取样方式对DNA质量的影响。另外,基于其中皮肤拭子样品,进一步比较试剂盒法、高盐法、苯酚氯仿法和磁珠法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非损害性取样方法均能获取目标物种的DNA,且均未对取样对象的行为或适合度产生明显影响,但在DNA质量和浓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相对最好的为尾静脉采血,其次是口腔拭子和皮肤拭子,最差的为皮肤脱落物样品。而基于皮肤拭子样品采用4种不同DNA提取方法所获得的DNA效果整体差异不大。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大鲵作为水生和非皮毛类动物的代表类群,研究并总结了不同DNA取样方法和提取方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可为未来中国大鲵或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的非损害性取样方法及相关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
2024, 59(6):931-938.DOI: 10.13859/j.cjz.202423104
摘要:野生动物粪便作为非损伤性样本具有易于采集、保存及运输的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理代谢产物提取并探查野生动物的生理状态,而粪样类固醇激素是最常用的指标。迄今不同研究者对粪样类固醇激素的提取方法并不统一,而对于各提取步骤的系统比较并进而优化提取方法的研究较少,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粪便为实验样本,设置粪便取样量、磨碎方式、单次和复提、烘干和免烘干四个步骤的比较,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粪样孕酮值和皮质醇值。结果表明,0.1 g、0.3 g和0.5 g三组取样量的孕酮值和皮质醇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0.1 g组的激素测定值稳定性差;粪便粉碎机磨碎样本和研磨杵研磨样本的孕酮值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皮质醇值无显著差异;溶剂提取的单次样本和复提样本的孕酮值和皮质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提取液烘干样本与免烘干样本的孕酮和皮质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圈养林麝粪样类固醇激素提取方法优化为,采用粉碎机磨碎的粪样且取样量超过0.1 g干粪,提取时进行复提,在验证待测液中的乙醇浓度不会影响激素测定的前提条件下对上清液免烘干,可达到准确、快捷及简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