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56(4):558-568.DOI: 10.13859/j.cjz.202104008
摘要:在多雄多雌的灵长类社会中,成年雌雄个体的性行为并不局限于雌性受孕期,但仍认为性行为在受孕期最为活跃。对于雌性隐藏发情的灵长类物种,雌雄个体的性行为与雌性月经周期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为研究对象,研究雌性隐藏发情灵长类的性行为与月经周期阶段的关系。在短尾猴繁殖季节,从2019年10月2日至2020年1月14日连续采集了安徽省铜陵市动物园6只成年雌性短尾猴的490份粪便样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粪便中雌二醇激素的浓度,并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采集目标个体(4只雌性、4只雄性)的性行为数据。本研究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雌激素与性行为的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雌性短尾猴发情的邀配性指标(雌性呈臀行为)、吸引性指标(雄性性检查行为)和交配行为在月经周期三个阶段(受孕期前:受孕期前的5 d;受孕期:最有可能排卵的2 d加上精子能在雌性生殖道中存活的3 d;受孕期后:受孕期后的5 d)的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雌性短尾猴的雌二醇浓度在繁殖季节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31.1 ± 1.8)d(n = 7,范围23 ~ 37 d);同时在月经周期内,雌二醇浓度与雌性呈臀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 =﹣0.616,n = 15,P = 0.015),而与交配行为和雄性性检查行为均无显著相关性;雌性呈臀行为的平均频次主要集中在受孕期前(T =﹣1.215,df = 12,P = 0.044);交配行为和雄性性检查行为在月经周期的三个阶段无显著性差异。短尾猴的性行为并没有集中在雌性的受孕期,说明雌激素对短尾猴的性行为无严格控制作用,且雄性短尾猴无法准确识别雌性的受孕期。
2018, 53(5):709-714.DOI: 10.13859/j.cjz.201805005
摘要:排卵期和妊娠期与月经周期紧密相关,监测月经周期对圈养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繁殖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上海动物园饲养的8只雌性黑猩猩2002年以来的月经周期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只成年雌性黑猩猩共60 d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进行检测。黑猩猩月经周期平均为(33.5 ± 5.3)d,经期平均为(1.6 ± 1.1)d,妊娠期平均为(226.9 ± 17.3)d,产单胎和双胎有极显著差异;促黄体生成素在发情高峰期出现了峰值。
2024, 59(4):536-544.DOI: 10.13859/j.cjz.202423190
摘要:月经周期监测可以有效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迁地保护中的繁育管理。本研究采取非损伤取样法收集了成都动物园1对黄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1年的粪便样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粪便中雌激素(E1G)、孕酮(P4)和睾酮(TEST)含量。经统计分析,发现雌性11个完整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酮都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平均长度为(23.3 ± 3.1)d(21 ~ 31 d),与据雌激素双峰间隔时间推算的月经周期(21.3 ± 3.8)d间无显著差异性(Z =﹣1.562,P = 0.133),也与据孕酮变化规律推算的(20.9 ± 2.2)d间无显著差异性(Z =﹣1.693,P = 0.101);此外,还发现雌性的卵泡期长度为(7.9 ± 2.4)d,黄体期为(13.4 ± 2.8)d。根据卵泡期雌激素变化规律,可以对雌性发情高潮期进行预判,并指导对黄颊长臂猿进行配种;也可以基于黄体期孕酮水平对雌性是否怀孕进行初步诊断。雄性粪便中睾酮未呈现出明显周期性变化,雄性睾酮与雌性雌激素间也不存在相关性(r = 0.139,P = 0.097)。结果表明,黄颊长臂猿具有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月经周期;该雌性个体的月经周期比较明显,且具规律性;月经周期性的性激素指标可以对黄颊长臂猿乃至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不孕不育进行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