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普达措国家公园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空间及驱动机制

      2023, 58(5):703-733.DOI: 10.13859/j.cjz.202305006

      关键词:碧塔海-属都湖片区;越冬鸟类群落;功能性状;驱动机制;零模型
      摘要 (197)HTML (0)PDF 20.99 M (786)收藏

      摘要:解析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获得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鸟类物种多样性,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设置8条总长17 km的鸟类调查样线,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片区24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进行辅助调查。为了重点研究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机制,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内高原湖泊、高山草甸、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4种生境共30个样点进行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调查。利用15个鸟类功能性状计算群落功能丰富度(FRic)和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MNND),并构建零模型,探讨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作用对越冬期鸟类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共记录13目42科114种鸟类,与该区域前期野外记录相比新增了74个野外记录鸟种。该片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物种组成差异明显,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物种组成相似,但未完全重合。在该区域高原湖泊和高山草甸越冬的16种鸟类显著扩大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功能空间,但同时显著减小了功能空间中物种的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4种生境鸟类群落功能空间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增大,但零模型分析发现功能空间的观察值总体上小于期望值;功能空间中物种间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随物种丰富度增加变得更近,限制性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其观察值整体趋势上大于期望值。综上,本研究更新了对普达措国家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的认知,可为该区域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最新数据支持。越冬鸟的迁入使片区越冬期鸟类群落在功能结构上更紧凑、更稳定;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过滤限制了该区域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空间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同时极限相似性对物种在功能空间中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即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对片区越冬期鸟类群落的构建过程具有双重重要性。

    • 杭州不同城市化梯度下鸟类功能多样性差异

      2024, 59(6):843-856.DOI: 10.13859/j.cjz.202424104

      关键词:城市化;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鸟类多样性;杭州
      摘要 (216)HTML (0)PDF 15.08 M (432)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周围自然栖息地受到挤压,面积减小并且变得破碎化。城市化进程会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很可能导致鸟类被迫适应城市生境并出现功能性状的同质化。我们对杭州三种不同城市化梯度的样地进行鸟类调查,其中包括15个市区样地、15个近郊样地和15个远郊样地。计算不同城市化程度下不同区域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并对比市区、近郊和远郊样地鸟类功能性状的差异,探究哪些功能性状会影响鸟类适应城市化生境。研究发现,远郊样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水平最高,但是近郊样地拥有更高的鸟类功能丰富度。虽然市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低于近郊和远郊样地,但市区的物种组成占总体比例也较高,较高程度的城市绿化支撑了一定程度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水平。市区、近郊和远郊区域鸟类在巢址选择、集群情况和食性方面差异较大。相对于近郊和远郊区域鸟类,市区鸟类更倾向于选择在树冠筑巢,而不是地面或灌丛,并且倾向于形成更大的集群。在食性方面,市区鸟类取食花果占比相对较高,取食无脊椎动物相对占比较低。我们没有发现市区、近郊和远郊区域样地鸟类在体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 开垦对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023, 58(6):867-880.DOI: 10.13859/j.cjz.202323040

      关键词:干扰;啮齿动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功能性状
      摘要 (140)HTML (0)PDF 10.57 M (576)收藏

      摘要:开垦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并对动物群落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功能多样性恰恰能体现环境或干扰胁迫导致的群落结构差异。但有关啮齿动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我们在2018至2020年的4月、7月和10月利用铗日法对开垦区和未开垦区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选择并量化了与其营养、生活史、生理、形态及活动节律等相关的5个功能性状,以探讨开垦对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及性状组成和功能多样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开垦区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未开垦区,开垦改变了啮齿动物群落性状组成;(2)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与蛰眠、繁殖周期和食性等功能性状显著相关;(3)开垦区春、秋季群落功能丰富度和功能均匀度高于未开垦区,各季节群落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未开垦区;而未开垦区夏季群落功能丰富度高于开垦区,秋季群落功能均匀度高于开垦区;(4)开垦区和未开垦区群落功能丰富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二者在不同季节间差异较大;开垦区群落功能均匀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功能离散度最高值出现在秋季,二者在季节间差异均较小;未开垦群落功能均匀度最高值出现在秋季、功能离散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二者在季节间差异均较大。上述结果说明,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与土地开垦和季节相关联,开垦会从啮齿动物群落的生态空间利用程度、资源利用、种间竞争及生态位等方面影响群落功能多样性。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